3月25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行洋调研指导创新创业学院工作。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人陪同调研,创新创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及科室主任参加调研。

座谈会前,贺行洋一行实地考察了位于金工楼和创新创业中心A座的现代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观摩了《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实况,听取了工程训练教研室主任袁慧铮对车工、激光加工、数控加工、3D打印、工业机器人、CAE设计与制造等实践单元的介绍,详细了解了设备运行、课程组织及安全管理情况,并与大学生公共项目创新基地的师生亲切交流。

随后,贺行洋一行逐层参观了创新创业中心二至五楼,听取了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夏星对现代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艺术品集市、工程创客教育中心及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情况和管理模式的说明,走访了部分孵化器入驻企业,并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夏星从学院概况、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新实践、未来特色与亮点及挑战与建议六个方面汇报了学院发展情况。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学院的课程建设、人员引进、研究生招生及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学院深入交流,并给予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贺行洋认真听取了汇报,对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结合学院目前实际情况,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
一是聚焦核心职能,明确学院定位。学院应锚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绿色理念、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服务学生的就业创业。二是统一教学标准,夯实课程建设。建议学院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二)》《创新思维与方法》《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的统一建设标准,将相关课程深度嵌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规范性与实效性。三是加强协同合作,强化资源整合。学院应立足于“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学院”的发展目标,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作,广泛借力,深入融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好并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数字能力数字素养实训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以充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