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创新创业学院在创新创业中心A座504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秋季学期《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会。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夏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顾笑梅,《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共同聚焦并推进《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新版电子教材使用及新学期教学开展工作。会议由夏星主持。

夏星从课程定位、目标设定、考核评估等多方面介绍了《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列举了课程在近年来数字教材建设、实践课程设计、实现本土化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与成果。他鼓励教师们基于产教融合思想,打通生涯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实现生涯教学对学生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顾笑梅现场连线技术人员,对在场老师进行了数字教材应用培训。出版社技术人员以实操形式引导老师们进入理工智慧数字教学系统,从数字教材使用、线上课堂设立、教学资源分享、学生学习及考勤等多方面,引导老师们熟悉操作系统。技术人员一并介绍了数字教材嵌入的AI功能,可以高效服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全流程信息化。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积极发言,围绕新学期课程改革情况、电子教材使用攻略、教学要求、考核及结课材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北理工出版社团队现场答疑解惑。

课程教学培训环节,生涯发展教研室主任刘琦和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张珍分别就各自负责课程的章节设计、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分配、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实践学时活动组织等展开了教学指导,分析了上学期教学过程中签到、实践环节信息化运行时遇到的困难,为后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议最后,夏星院长进行总结发言。他对北理工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各位授课老师参加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夏星指出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经济形势波动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以单一职业路径为导向的生涯规划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产教融合”为我们课程改革提供了核心思路。当今社会,各行业边界日益模糊,跨界岗位成为新常态。这意味着,我们的课程必须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专业视角,主动构建跨学科的知识图谱和技能组合。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核心竞争力正来自于这种“塔型”的人才结构——既要有专业的深度,也要有视野的广度。他对现场老师们提出了两点希望:一、希望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开课前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提前了解学生情况,保证学生在8学时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同时可提前了解学生们之前生涯学习情况,比如部分同学在高中就接触了生涯规划类的课程,此时在教学设计和内容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希望各位老师多关注国际形势、时代背景和各自所在学科对应的产业发展趋势,本着服务就业工作的初心,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系统、获得新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将大学生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培训是我院持续推进生涯就业教育,落实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任务的有力举措。学院将继续开展生涯与就业教育培训研讨工作,形成互帮互助、集体备课的良好教研氛围,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新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